國土資源信息化檔案系統建設方案
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守庫房、編檔號、翻盒子”的工作方式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的需要?,F在的電子政務、一張圖數據中心、不動產登記平臺及外網網站等,產生了諸多具有高利用價值的電子資料,如業務申報資料、審批資料、監管資料和綜合文書等。其特點一是國土資源數據具有載體形式多、數據格式多、信息量龐大的特點,給檔案管理與應用帶來挑戰。二是國土檔案海量數據的發現與提取難度加大。如何在海量的檔案數據中快速而準確地檢索到所需要的信息,是國土檔案數據管理面臨的問題。三是面對大數據的檔案資源開發與知識服務的新挑戰。如何在海量數據中選擇有價值的信息并找出它們之間的關聯,如何編研開發非結構化資料數據信息等是二次開發中必須面對的思考的問題。
二、總體建設思路
1、總體工作思路
檔案數據的大集中,應用系統大集群,檔案服務大平臺。
2、解決方案
建設“一個中心、兩個集群、三個統一、四位一體”。即一個數據中心;一張圖集群、目錄服務集群;統一網絡資源、統一數據管理、統一圖文瀏覽;應用服務一體化、業務管理一體化、統計分析一體化、用戶管理一體化。以圖破信息孤島,促進資源共享,提升服務效能。
3、海量數據的集中管理
海量數據管理管理分類:分五大類,即土地、地質礦產、測繪、綜合文書、聲像。其管理模式是基于GIS技術的“空間庫、目錄庫、圖文庫”三庫合一管理模式。需要把握住數據來源兩個入口:數據匯交入口、利用出口統一。
數據來源分析:綜合文書類:以目錄庫和掃描圖文庫組成。業務檔案數據類:以目錄庫、掃描圖文庫和空間數據庫三庫聯合歸檔模式。
數據利用分析:在線利用、線下利用兩種方式。需要保留操作日志,需要開發登記管理模塊。
三、設計與實現
圍繞檔案管理“收、管、用”三大業務環節,建成匯交、歸檔、保管、分發、統計、監管全程覆蓋的檔案業務系統。
采用地理空間框架下提供地形、影像和地勢三種地圖,在平臺上實現空間、目錄、圖文三者關聯查詢、定位、瀏覽功能。在目錄集群平臺對各類檔案進行集中展示,采用目錄樹展示,分類檢索土地、地質礦產、測繪、綜合文書、聲像等五大類檔案信息,使非空間屬性的檔案數據形成目錄集群,和基于空間數據集群平臺相結合,并能夠實現屬性定位圖形功能,查詢結果提供統一的結果清單。兩者之間可圖屬互查,雙向定位。
四個一體化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應用服務一體化:政務檔案一體化,以服務為核心,滿足政務信息自動歸檔和檔案信息實時在線為政務服務應用。分別實現綜合文書檔案、土地檔案、地質礦產檔案和測繪資料檔案信息在線查閱,提供快速權威的檔案信息服務。檔案管理內部的業務應用一體化,統一數據流轉、規范工作流程,集成檔案業務應用于一個應用平臺。業務管理一體化:統一科室流水號、產生一套集各系統業務管理的全局的統一流水號,此流水號既統一了全局的檔案業務又保留了科室業務特點。統計分析一體化:實現全局檔案業務統計分析一體化。除傳統的統計模式外,還需要在地圖實現分地區實時統計分析,直觀顯示統計分析結果。用戶管理一體化:建立統一的用戶管理、權限統一認證和單點登錄。
四、具體功能
功能框架:立檔、管檔、查檔、運維四方面。立檔:歸檔接口管理、預歸檔管理、歷史數據遷入、數字化加工、檔案移交等;管檔:檔案接收、檔案編目、庫房管理、溫濕度管理、鑒定銷毀、檔案劃控、統計分析等;查檔:在線查詢、在線利用、檔案借閱、檔案編研、公開發布等;運維:機構人員、權限配置、分類自定義、歸檔知識規則定義、數據字典、參數設置、日志管理、數據庫備份等。
1、通過數字檔案系統,加快推進師局檔案數字化,與局現有電子政務系統、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進行系統集成,實現檔案收集、整理、移交、歸檔、統計、利用等全流程的檔案信息化管理,實現電子政務系統在線歸檔與電子檔案的在線查詢借閱,實現師局與分局檔案互聯互通,提高師局對檔案信息的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各方面工作效率,加強信息檔案安全管理,并實現與其他業務系統集成,實現國土檔案“數、圖、文”一體化,方便內網及外網用戶的檔案查詢與利用,提升國土檔案管理與利用水平,增強國土檔案全程監管能力,為國土資源監測監管、宏觀分析、輔助決策和社會化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2、建成的電子檔案管理工作平臺讓檔案工作者更容易操作、更容易上手使用,也更容易進行維護,還可以有效的防治機密要件的丟失和泄露。
3、數據著錄,利用檔案記錄系統對檔案進行備份和加密,有效及時存儲文件并分類整理,規范檔案的存取使用程序,加強文檔安全。
4、數據檢查,實現各類型檔案數據檢查。
5、查詢利用,建立合理有效的文件檔案存儲系統,將文件分類入庫,提高文件搜索功能,使用關鍵詞直接索引,加強保密程度。
6、檔案查詢借閱登記,直接定位,系統對借閱時間進行監控,未按時歸還的,系統自動彈出提示并打印催還單。
7、檔案保管移交、打印報表、匯總統計等功能。